2023年终总结

一转眼 23 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年是疫情结束的后第一年,一切因 疫情政策 出现的困难仿佛都在一夜间消失了,除了路边没拆完的挡板、倒闭的饭店、再也涨回不去的中丐股,对于我来说好像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对过去一年的总结

工作(行业)方面

对互联网行业的一些看法

所谓的资本寒冬并没有随着疫情结束而出现转机,反而因为疫情的结束,大家缺少了一个可以用来甩锅的借口。那对我的影响来说呢,就是互联网还在加速的进行 降本增效,公司内部的二手市场群,从我刚入公司时的接近万人到现在只剩下了五千多(当然也和群人数上限导致新人进不来有些关系),脉脉上也会周期性的传出 裁员、优化 的消息,公司内部也在高频的发布着 组织架构调整 的通知,而对于还在公司的这些人,免于淘汰也并不意味着赢了、可以躺了,留下来的人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随着公司内部提升对人员的 “可观测性”,需要被考核的指标变得越来越多,以及总会有一些部门成为工贼,网传的 211(双周需求交付率)、11.5(每日工时要达到 11.5 个小时)逐渐在一片沉默中被执行了。

为了 降本增效 而搞出这些指标其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能够感受出公司管理层的焦虑,但最终采用这种并不会对工作产生质效提升的指标把控手段只能说明管理层是没有解决方案的,只能通过看更多的数据、看板来安慰自己(我也没有解决方案,不然也不会在这打工了 🤷),而并没有去解决问题,管理层的焦虑一层层地传递下来,员工一层层的来执行,那整个链路上的人其实都不舒服,大家都是无奈的执行者。

匿名论坛上怨声载道,但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大部分骂的人都还在,并没有愤而离职,原因也很简单:即便是互联网持续滑坡了这么几年,依旧是创造财富最好的选择,而整个行业目前或多说少都处于类似的状态,为了保住这份高薪,做着越来越多痛苦、无意义的事情,我曾有段时间也是如此痛苦,但当自己的目标变得更清晰后 (我要从互联网行业中得到什么?) 反而能更坦然的面对这些负能量了,在刚入行的时候,可以说完全是兴趣使然,那段时间确实是互联网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一段时间,同时国内市场大多是处于蓝海,有很多的发展空间,那也就意味着码农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公司需要研发资源来帮助它攻城略地,大家经常性的加班到深夜,去解决技术问题、去调研设计方案、最终把功能、服务落地,带来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收益,当年大家都是充满热情的,对未来的期待也是非常具象的。

那来到 23 年,互联网行业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了,放眼望去很难再发现什么新的机会,此时研发的作用就会变得很低,如果已经没有新的增长点,那只需要维护好现有的东西确保不会出现问题就好了,大家写的这几行代码,真的不值钱,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内开始越来越多地强调 降本增效,而很多人的负能量其实都来源于对环境落差的不适应,当年的互联网造富神话已经很难再现了,但大家的期望值还停留在那个年代,但环境如此,对过去的追忆并不能改变当下,对我个人而言,当下互联网行业已经纯粹的变为一个营生工具,技术上的收获、成长更多的是在开源场景下,在公司编程与在社区编程已经完全成为了两种不同的事情。

当我以这样的心态再看待工作时,我发现我可以坦然的面对当下种种令人疑惑、方案的事情了,我对互联网行业的诉求就是得到经济收益,那么当行业低迷的时候,而恰好这个行业又有太多的人在挤破头皮的往里进,此时就变为了卖方市场,一句很经典的话: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当前互联网就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因早年高新造富带来了大批的新人,同时互联网进入成熟期之后也就意味着研发经验的价值再进一步的降低,这样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说 35 岁之后就找不到面试机会,更有网传详细的方案是不同职级对应不同的年龄“红线”,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需要 CTO,其实这些现象都是类似的, 因为早年在互联网工作积累的经验在当前环境下不再适用,处于贬值的状态 ,试想一下现在去应聘滴滴司机时会有人关注你是否会修发动机吗?

互联网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产业,当我们在工作中看到大批的 App、技术解决方案过时、被淘汰时就该明白,这个行业内的一切都是在加速发展的,淘汰也是加速的,包括淘汰推动发展背后的工程师们,一些传统行业使用几百年发展到成熟期,而互联网只用了短短数十年,那么大家就该意识到如此快速发展的行业是很难让大家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平稳度过到退休的,所以当码农随着年龄(经验)的增长而持续升高自己对于薪酬的诉求,那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你和年轻人的差异也许并没有那么大,你所看重的经验与公司的诉求出现了偏差,也许公司只是需要一个能让在跑的车子继续跑下去的 Driver,并不需要会修理发动机的 Engineer、甚至制造一个发动机,那此时一个年轻健康、工资相对低的候选人会有更大的优势。

个人在工作上的收获

那结束上边的负能量之后,总结性地看一下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工作上的收获,其实还是蛮多的,我是典型的那种骂完继续卷的人,尤其当我看开了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之后,我知道我要从互联网得到什么,除预期外的任何收获都是惊喜。

手头负责的系统经过两年深耕,终于到了结果子的时候,各项可以拿来说道的指标也都做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期间解决问题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但其实最终看下来,也许最有收获的还是看待事情的角度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给使用者创造新的难题。

同时秋季参加了晋升,非常幸运的成功了,在晋升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包括我老板在内的诸多大佬们的帮助,尤其是老板从提报 -> 准备 -> 蹲结果整个过程中都非常高频的参与,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大概率就凉了,要说晋升的收获,最大的还是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大家教给我的思考方式,整理材料其实并不是为了晋升答辩本身,而更多的是一种做事情的思考方式,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都是在整理材料、修改 ppt 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将这些思考代入到日常的工作中,想必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吧。

所以总结性的来看今年在工作上的收获,大部分都是虚无的“方法论”、“思考方式”,并不是具体学习了某种技术工具之类的,回过头看早年的年终总结我是有些惊讶的,从未想过,之前的总结大部分会给自己期待一个具象的目标,学习 XX 框架、XX 语言等,但确实能够支撑人走得更远的其实还是内核中的思考部分,总的来说今年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生活方面

疫情政策结束之后,出行方便了很多,国内景区又回归了疫情前看人从众的模式,所以今年的劳动节、国庆节都出去耍了,用比在国内更低的开销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不过确实有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了,国庆去的一个小岛上随着国庆假期的正式开始,岛上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比同期国内的各种新闻报道,岛上的人数可以称之为荒凉了。总体来说在今年如此高压工作的一年出去放松了两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个人的焦虑、人为制造的压力在今年也减少了很多,发现最本质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乎他人的看法,确实大家在社会上协作一定会和其他人打交道,产生交集,大家也都会互相进行评价,但有时过于看重他人看法影响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其实是一件非常无意义的事情,自己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而非“别人都在做 XX”、“别人都已经 XX”了,按照传统模版去走也许会收获“好评”,但其实对于自身来说并不会有别的收获了,既然如此何必要人为的给自己制造牢笼呢?为了他人的评价去做某事,而做不到时就会非常有压力,想要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虑都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的,当我认真审视这件事情是真的自己想做还是他人评价后,我放下了很多无意义的目标,专心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是更有意义的,真正的为自己活着。

最后,在小两口的攒钱 + 双方父母的投资下,我们用两年的时间结清了年轻人的第一个商贷,这是今年最大的开销了,并以此作为契机,重新制定了家里的攒钱计划,看未来还会有哪些用钱的地方,提前做规划,尤其是互联网这个鸟样,大概率养老要靠自己攒的钱了。

对新年的希望

首先对于工作上,虽说互联网它烂成这样,但依然是当下最合适的搞钱手段,那就趁着自己的年龄还不会被互联网背刺之前,能干一天干一天,认真踏实的完成事情就好,多一天就是赚,不再对互联网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对互联网的态度转变之后,我发现工作中的很多负能量都消失了,我和老婆曾讨论过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离开互联网,我给出的答案是:当互联网的压力已经对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之后,我们就该离开了。 随后就被朋友问过,如何定义“很大”,那我的答复是: 现在我也不知道,但当那一天来临时,我一定会知道的,那也就该离开了

然后对生活方面,房子确定之后其实后半生比较重要的决策就是孩子了,我们在计划着,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经济上,但要说什么时候会要孩子?我不知道,现在还在观望,抛开互联网对于员工的这种态度不说,我不希望投资数百万、投入二十年珍贵的人生在无尽的压力中,最后养育出来的孩子被迫去做低端劳动力或压根找不到工作,他们需要韭菜就自己想办法,我不想自己、孩子都成为发展路上被舍弃的代价。

总结来说:环境很烂,可见的明年会更烂,但是人生是自己的,你应该可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不要背负他人的梦想去活,去做自己的追梦人。